信 息 简 报
上海钢管行业协会
上海市进出口公平贸易行业工作站
2021年第3期
主要内容:
一、钢管企业,你做好碳减排的准备了吗?
二、浦项计划开发氢充电站用无缝钢管
三、国内钢管普涨100元 热卷期货创上市新高
四、兴澄特钢拟为浙江钢管提供500万美元担保
五、欧委会对钢铁保障措施发起延期审查
六、欧盟对印度球墨铸铁管进行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七、阿根廷对可锻性铸铁管件和球墨铸铁管配件启动非优惠原产地验证程序
一、钢管企业,你做好碳减排的准备了吗?
最近,协会六届二次会员的大会的主题是“碳减排与钢管高质量发展”,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国家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新奎教授为大家讲解了《2021.全球气候议程与钢管产业国际合作新方向》,揭示了钢管行业面临“碳达峰”、“碳中和”严重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机遇。那么,钢管企业,你做好碳减排的准备了吗?
为了加深大家对“碳减排”紧迫性的了解,我们摘取了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总裁周小全的报告,供大家参考——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构建“1 N”型支撑政策制度体系
▲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
▲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发现能力
▲积极探索碳市场国际合作
▲打造“三位一体”市场格局
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强调,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重点做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等工作。
据权威机构预测,全国碳市场一旦启动,按照配额发放规模计算,将超过欧盟和美国等区域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体系。
全国碳排放交易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启动,初期覆盖电力行业,年配额总量将近40亿吨,在全球20余个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上海是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承载地,是国内唯一达成七个履约年度均实现100%履约率的试点地区。当前,依托上海环交所为基础的全国碳排放交易机构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要从全局高度精心谋划和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基础框架的“1 N”型支撑政策制度体系,夯实保障全国碳市场统一运行和管理的制度基础。
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监管及违约惩罚等制度基本形成,为今年6月底前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奠定良好基础。加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在配额分配机制、核查工作、信用监管、联合惩戒等方面完善相关内容,并及早完成立法,从而使全国碳市场实现有法可依,推动各部门之间形成协调机制,确保全国碳市场各项政策维持长期稳定。
第二,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实现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主体多元化,持续提升市场的覆盖面、流动性和有效性。
基于我国碳达峰目标的紧迫性,需尽快将钢铁、化工、水泥等其他重点排放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逐步将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排放源占比提高到50%以上。产品体系方面,在全国碳配额的基础上,尽快规划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碳普惠等品种,加快构建完整的现货产品体系;加快推进碳远期、碳掉期、碳互换等衍生品交易,为交易主体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工具,逐步形成统一的碳现货及衍生品市场。
第三,依托上海成熟的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金融化探索,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发现能力。
有序推进碳质押(抵押)、碳租借(借碳)、碳回购等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鼓励探索碳市场的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交易;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碳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创新,充分发挥碳排放权融资功能,吸引更多资本投入一级和二级碳市场,满足交易主体多元融资需求。
第四,积极探索碳市场的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国际碳定价能力,在国际社会发挥积极的引领性作用。在巴黎协定引领的全新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下,碳市场在减少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兑现国家自主贡献中继续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全国碳市场要积极与国际碳市场接轨,进一步加快国内与国际碳交易机制间的政策协调,建立与国际碳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国家标准。
第五,加快推动全国碳市场平台的功能集聚,打造“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测算,即使全国碳市场八大行业全部纳入,占全国碳排放总量也只有仅仅50%以上,还有相当大的纳入空间。要实现我国减排目标,除纳入强制减排市场外,还要将自愿减排市场和碳普惠市场纳入。
(上海钢管行业协会整理)
特别是高压氢储存容器,主要通过扩大无缝钢管的直径制作而成,而目前韩国国内无法制造990bar级容器专用的大口径无缝钢管,只能全部依靠进口。因此,浦项与韩国乃至海外钢管企业合作,积极应对输氢管道和储氢容器用钢材的需求增长。
氢能商业化的核心就在于耐高压材料的技术实力。特别是氢能电动汽车或运输长管拖车材料轻量化也是一大研究课题。尽管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应用于氢能电动汽车,但价格居高不下,如果投入使用更多具备价格竞争力的钢材,不仅能够与复合材料相匹敌,而且氢能商业化的时代也会提前到来。
2020年12月,浦项正式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并确立了绿色氢业务模式。计划到2030年具备氢关键技术和生产能力,将氢业务打造成集团新兴事业的支柱,其中,除了开发氢气“生产-运输-储存-利用”所需的钢材外,还将增加副产氢生产设备;从研发制氢核心技术开始,再到“氢还原炼铁工艺”研究,真正从内部强化氢相关技术能力。
(世界金属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