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手机版手机扫一扫

上海钢管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国际低油价倒逼我国石油企业降低成本的出路在于体制改革

2020-08-04 上海钢管行业协会 阅读

【内容提要】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冲击世界政经格局,对中国石油企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下游用户降低成本及石油储备,另一方面冲击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石油企业由于“大而全”的企业结构,产业链较长,包括勘探、钻井、设备和钢管制造等产业,管理成本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石油企业。降低成本的出路在于体制改革。

“环球时报”2020年3月13日,李志传学者的文章“该趁油价暴跌加强石油储备”,这是一篇好文章,好就好在还指出了石油行业的根本发展方向“应进一步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该文中还指出了继续扩大在管输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笔者就这些方面补充一点浅见。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要达到16.9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为10.4万公里。对照上述规划,目前尚存在差距。例如2018年,我国天然气管道里程约7.6万公里,与规划指标为10.4万公里还差2.8万公里,这意味着2019~2020年期间平均每年要完成1.4万公里。但仅以中石油行业管道施工年产能约0.8万公里,因此管道建设的任务很艰巨。又按天然气“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3600亿立方米,但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800亿立方米,2019年增至3100亿立方米,距离2020年目标值还缺口500亿立方米。

再从全球的视角来看,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目前中国油气管道密度和运输能力与发达国家的管网相比,存在较大的短板。从管网长度与密度来看,2018年我国天然气长距离运输管道里程7.6万公里,管道密度7.9米每平方公里,而美国9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天然气管线长度已经超过50万公里,管线密度超过53.4米每平方公里,是中国天然气管道长度和管线密度的6倍以上。

从运输效率来看,与先进国家的管网相比,也存在较大的短板。例如俄罗斯长输天然气管道直径1420毫米,压力12兆帕时输气量为每年580亿立方米,而我国相同技术参数的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为每年380亿立方米。

从建设速度来看,即使按国内的要求来衡量,也是比较慢。2015年-2018年间我国天然气管网里程平均增速为5.9%,与“十三五”规划每年增速10.2%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与国外先进国家的管网建设速度相比,也存在较大的短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俄方一侧建设工程起止时间是2014年9月至2019年12月,总长3968公里,途经荒凉的西伯利亚,技术和管理上难度很大;中方一侧建设工程起止时间是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建设长度为黑河-长岭(北段)干线,长度728公里。简言之,俄方用5年时间建设中俄东线本国境内天然气管线长度约4000公里,中方用了4年时间建设中俄东线本国境内天然气管线长度还不足1000公里。原因是什么呢?从技术上来看,中方首次建大直径、高压输气管道在严寒的东北边境(气温最低零下45度),需要先建试验段,更多侧重于试验摸索及试验数据的积累;因而建设速度放慢了;而俄方有建大直径高压输气管道在严寒环境(气温最低零下62度)的制管及施工经验,故不存在技术障碍;因而不影响进度。从管理上来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俄境内全线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实施,动员人力达1万人,动用设备4500台,毕其功于一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中国境内全线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实施。中石油管道由6家公司运营,按地区布局,其中有“管道分公司”,运营管道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地区,负责运营国内东北能源通道。因此,中俄东线在中国境内“黑河-上海”天然气管线总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3311公里,均在中石油所属“管道分公司”运营范畴之内。“黑河-上海”天然气管道新建管线按北、中、南三段(黑河-长岭、长岭-永清、永清-上海)分期建设,2019年12月2日北段已建成投产,预计2024年全线建成投产。而在上述地区,还有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布局运营的油气管道公司。可见,在中国国土上,中石油、中石化管网布局纵横交错,相互重叠。这就反映了体制上在我国石油天然气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输送环节集中度不高和效率较低,建设力量分散的弱点。因此,管网布局结构急需合理调整,管网现有体制机制不适应当前发展和不能满足国内实际需求,管网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管网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9年12月9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从石油企业剥离出来,这次石油体制改革的意义很深远。从石油天然气管网来看,实现管输与销售分开,形成“X+1+X”的油气市场体系,推动管输环节公平开放,实现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供应,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同时在基础设施上减少重复投资和管理资源的浪费。

对石油企业来看,将管网被剥离后,没有管输环节,就可以专注于主营业务——生产、增产和扩产油气产品。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暴跌,油价比矿泉水还便宜,那么,作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中国又会在石油价格中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人们普遍看到:油价降低的进口成本会顺着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在不同程度上惠及各类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同时,国际油价下跌正是扩大石油储备的时机。人们还要深层次看到油价降到30美元/桶以下,对中国石油企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个价格低于中国石油企业的成本。我国石油企业与美国石油企业保持盈利所需的价格大致相似,不低于每桶40美元。美国页岩气优质油田的盈亏平衡价格可能低于每桶25美元,其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较低。油气层较浅,在埋深1000米-2000米左右,较易于开采;二是管理成本较低。美国石油企业的产业链较短,只是专注于主业即生产油气。石油企业与勘探、钻井、设备和钢管制造等产业是以市场为纽带维系的,是技术服务关系。而中国石油企业成本较高,一是油气层较深,在埋深2000米以上,一般埋深3000米-4000米,最深达8000米,抽采不容易,生产成本较高;二是企业管理链长,石油企业“大而全”,还包括勘探、钻井、设备和钢管制造等产业,管理成本较高。过去中国钢铁企业也是“大而全”,有机械制造、有建筑建设、有施工安装等辅助产业,后来都将这些辅业全部独立出去了,钢铁企业与这些产业只是市场关系。因而,缩短了产业链,降低了管理成本。钢铁企业的体制改革——强化主业,分离辅业的措施可以给石油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作参考。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高级研究主管瞿新荣认为:“应当警惕低油价对我国能源自给自主技术进步的影响。对我国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提升油气的开采效率和技术,不应受外界太大影响。”还有专家认为,低油价会使中国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即使石油价格战结束了,低油价在未来还可能会长期存在。这是因为,随着电动汽车逐步普及,氢燃料汽车也在发展,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将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中国的石油企业要降低成本。由于油田自然条件较差(如油气层埋深度较深等)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是,企业管理链太长的结构可以缩短,管理成本降低的空间还是大有可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潜能在哪里呢?就是制度潜能——靠供给侧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