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靖,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钢管条钢事业部
2015年钢管企业经历了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销售极其困难的一年,2015年也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2016年,即将步入十三五,在十三五期间,与钢管行业关联度很高的下游行业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动向,国家的经济政策又有什么变化,这一切都是钢管行业的非常关注的。
钢铁行业正在经历着产能过剩的痛苦过程,但是我国的经济体量已非前几年可比,市场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意味着我们的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更高,那种批量、大路、低价的生产策略也许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的市场形势。因此,与用户深入的开展合作,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生产销售策略,在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服务上及时的做出反应,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与用户深度的开展合作才是我们钢管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这里我们收集整理了“十三五”期间下游行业对我们钢管关联度很高的一些行业的动态情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供大家参考。
一、天然气管道及管网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天然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是环保对能源的要求来看,减少煤炭消耗,增加天然气的消费都是不二的选择。
受我国资源条件的限制,我国一直采取的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策略,煤炭一直占我国能源消费的80%左右,煤炭消耗每年近37亿吨。但是,这一政策无论是从资源供给和环境的压力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近二十年,我国所建设的以天然气输送为主的长输管线已经由最初的不足4万公里至目前达到12万公里,天然气消费量也由不足600亿立方米大幅增长至2014年底的1830亿立方米,增长量均超过3倍,但相比我国的国土、人口,无论是管线管网总量还是管网的完善程度仍然差距很大,不足以支撑我国未来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和稳定的消费。前两年的“气荒”和2015年的气源“过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目前,国家已出台或拟出台的多项政策规划中对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消费量进行了估算。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将从多个方面稳定天然气消费市场。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规划达到3600亿立方米。因此,十三五期间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和完善仍将会是一个重点。
除了天然气管网的完善化,未来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动力预计也将来自天然气代煤,尽管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大幅放缓,但“十三五”期间,在发电领域和分散用煤领域,天然气代替煤炭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气代煤的需求量将达到1126亿立方米,2020~2025年替代潜力将接近1600亿立方米,替代方式以热电联产为主,燃气锅炉、窑炉为辅。
十三五规划,我国的天然气管网到2020年达到“一张网、四格局、四通道、五枢纽、六库群、八区域”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天然气市场格局。[1]
(1)“一张网”管输体系。
在已经建成的管网基础上,完善以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线系统、川气东送、新粤浙、中缅管道为主的基干管网,以及兰银线、兰银复线、淮武线、中贵线、冀宁线为联络线的全国“一张网”的管输体系。
(2)四大供气格局。
完善以宁夏中卫、湖北、河北永清三区域为主的天然气供配枢纽站,实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四大供气格局。
(3)四大进口通道。
建成以西部中亚进口管道气、南部中缅进口管道气、北部中俄进口管道气、东部进口LNG的四大战略进口通道。
(4)五大枢纽中心。
未来我国天然气管网将逐步形成五大枢纽中心,即上海、广东、宁夏中卫、湖北和河北永清。其中:宁夏中卫、河北永清、湖北枢纽作为统一基干管网的连接点实现不同管道、不同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上海、广东枢纽作为不同气源的交汇点实现不同气源、不同气质之间资源的互通互配。
(5)六大地下储气库群。
建设以中原、华北、东北、长庆、西北、西南地区的六大地下储气库群。
(6)八大区域性市场。
基本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川渝、珠三角、中西部、中南部、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八大区域性市场,实现进口管道气与市场、LNG接收站与市场、产气区与市场、地下储气库与市场、产气区与地下储气库等之间的无缝链接。注重川渝与中南部市场之间的衔接,构建以长江中上游流域为主要LNG运输通道、内河运输为补充的LNG与管道气并重的运输体系,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气市场。同时,应注重发展“一区一带”,即川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川渝经济区是目前全国天然气“自产自销”和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深化价格等方面改革,做好做大;而且,应注重川渝与中南部市场之间的衔接,构建以长江中上游流域为主要LNG运输通道、内河运输为补充的LNG与管道气并重的运输体系,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气市场。
通过天然气市场、资源、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基本形成上中下游供、网、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实现天然气产业链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目前,国际上的天然气价仍然呈下降趋势,有预测说未来中国的气价可能在现有水平上下降50%。天然气市场化的运作将可以有效的将天然气气价格的下降传导给下游消费者,进一步促进天然气的消费。
存在问题:
1、十二五期间,管道的建设三桶油之间是各干各的,相互之间协调很少。管道建设运营的主力是中石油。一直有消息称国家要整合管网资源,中石油也在近期整合了旗下的管网,但中石化中海油如何整合还没有正式方案出台。整合管网的传言不但对未来管道如何发展有影响,也对近期的管道规划建设产生了影响。对于如何整合以及对管道未来的发展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的关注。
2、国内的天然气的市场化远远不够,国际气价的降低,在我国由于设施的问题和高企的输送成本未能及时的传导给用户。高高的天然气价格和目前的资源分配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然气的消费。2014年冬季时各地还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荒”,而2015年天然气资源就过剩100亿,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也是不合理的。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有意向建立天然气的区域市场,实现市场化的运作。但十三五期间何时可以理顺天然气的价格机制,真正的实现市场化运作还有待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仍然需要时间。
3、天然气管道无论是主干线还是支线管网,基本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进行建设,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目前这个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为尽可能的争取合同,要求我们钢管企业对于可能的建设项目要提早跟踪提早介入,我们的销售人员每人都应成为项目经理,最好在项目规划阶段就介入项目的跟踪管理,深入与用户进行交流,吃透用户的技术要求,并严格的落实到生产线上,落实用户的施工进度要求,组织好我们的生产交付的进度。既要及时服务好用户,及时的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也要严控费用的支出。运作这样复杂项目供货的能力,也反应了企业真正的管理水平。只有与用户深入的配合,取得用户对产品及服务的信任,才能真正长久的赢得用户。当然,在中国的现有环境下,招投标中的不规范操作,人为干预等仍然难以避免,钢管企业也应有应对措施。
4、地方管网的建设市场呈现多头竞争的乱象,这也与城市发展的盲目性有关,多家燃气公司互不协调相互竞争,地方的干预也难以避免。也由于输送压力低,所用的钢管管径小,技术要求不高,可生产的厂家更多,钢管企业间相互低价竞争更为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恶意竞争、拖欠货款的事层出不穷。钢管企业如需要介入这个市场,则必须对这个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二、核电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思路。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核电、高铁及智能电网是中国向外力推的三张名片。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产品。
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27个,在建核电项目26个,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截止2015年,总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总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四。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2015至2020年间预计年均开工核电机组6台左右。在新开工的机组中,曾经为我国核电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二代加核电将谢幕,三代核电将成为“十三五”核电发展的主流路线。[2]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二代核电站此后将不会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工建设。此后,以AP1000和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将在未来中国核电大规模发展中,接替二代核电技术成为我国核电站的主角。
我国核电企业通过二代核电机组的批量化建设掌握了核电站的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工艺,绝大部分核岛主设备均实现了国产化,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国已实现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的全面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85%,并且达到了8~10台套的批量制造产能,核电运营业绩已达到并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
据测算,未来5年,中国核电用钢的总需求在40万吨左右,其中低合金碳钢板约占65%,钢管占10万吨,特钢占2.2万左右。
中国将使用的三代技术主要包括:从美国引进的AP1000、在AP1000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P1400及自主打造的华龙一号。其中,AP1000已经被确认为国内的主流技术。中国已经在浙江和山东两地各投入建设了两台AP1000机组,作为日后其他新建项目的示范工程。
中国正加快核电站设备出口。国有核电巨头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与阿根廷政府签署了中国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合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访问英国之际,英国政府决定引进的核电技术也是“华龙一号”。此外,中国与巴基斯坦、肯尼亚、罗马尼亚也在进行核电设备出口谈判。中国与阿根廷达成协议的是,向建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核电站提供设备,投资总额约为60亿美元,其中38%来自中方。该座核电站计划引进中国自主开发的、输出功率为75万千瓦的第三代反应堆技术和相关设备。中核集团也在跟巴基斯坦进行谈判,将向巴方出口同一型号的5座核电站设备,金额达到150亿美元。中核集团还与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公司就核燃料循环利用技术进行合作谈判。据说也考虑实施资本合作。
此外,与中核集团共同开发了“华龙一号”的中国广核集团(CGN),则于9月同肯尼亚政府签署了有关核电合作的备忘录。广核集团还在跟罗马尼亚政府进行核电技术出口谈判。
与现有核电站相比,采用中国核电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成本。另外,中国政府在推销核电技术时,还把低息融资的资金援助与之配套。附加条件是,工程建设要由中国企业承担。
根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设想”范围内,预计到2030年,将有约60个国家共计建设200多座核电站。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核电设备制造产业链,设备国产化生态圈:以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和上海上重为产业龙头的大型铸锻件和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基地;以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为产业龙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中核苏阀和大连大高阀门为代表的核级泵阀制造基地。整个核电工程国产化生态圈涉及的5400多家企业都将从核电复苏中受益。
存在问题
1、目前,引进的三代核电AP1000目前还在建设中,还没有运行实绩。因此,三代核电的可靠性安全性还未得到实际验证。引进消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及“华龙一号”同样有这一问题。
2、核电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在高压锅炉钢管和压力容器生产中有着良好声誉的老牌钢管企业可能更具有优势,对于新进企业而言,可能进入难度比较高。
3、目前我国建设的二代核电,已经实现了80%以上的国产化,初步形成了一个约由5400家企业组成的核电设备部件供应体系,加入这个体系越早的企业,越有优势。三代核电的国产化又提供了新的机会,相关的钢管企业必须跟上核电发展步伐。
4、核电所有的产品,检验、资质人才的要求比较高,管理也比较严格,对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产品生产记录要求比较全,可追溯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想介入核电用管的生产,必须有相当水平的管理,并要获得核电安全的认可。
三、危化企搬迁
天津“8·12”事故后,各地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大大提速。随着国家城镇化进展的加速和原有规划建设的问题,各地的许多危化企业由于城市规划变更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安全距离不足而需要搬迁,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否良性互动发展。
据了解国家工信部已经将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并放宽了项目开工年限和投资限制要求。初步估计全行业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可带动约4000亿元的机械设备需求和600亿~800亿元的信息化改造需求。
截至11月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共征集到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1350个、总投资6000多亿元。目前,已从各地上报项目中遴选了3批共238个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涉及总投资2750亿元。[3]
国务院领导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如对危化品企业布局、搬迁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初步摸清了全国主要危化品产区的现状,并编制完成了《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已于11月初发给有关部门公开征求意见。
《工作方案》提出,搬迁改造的企业,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距离不满足要求,以及处于居住、商业区等敏感区域的企业。到2020年,上述城镇人口密集区内高风险危化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启动搬迁改造,到2025年前全部关闭,搬迁改造项目全部进入安全环保设施齐全的园区。在专项建设基金安排上,放宽了项目开工年限要求,对2015年以前开工的项目,只要进度不超过70%,也将纳入支持范围。项目投资限制由以往设定的3亿元,放宽到1亿元以上,以推进中小企业的搬迁改造。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遴选出的238个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按区域划分,东部地区有90个,占项目总数的37.8%,主要集中在山东(42个)、河北(17个)和辽宁(17个)等省份;中部地区有100个,占项目总数的42%,主要集中在安徽(26个)、河南(19个)、湖南(16个)、湖北(14个)等省份;西部地区有48个,占项目总数的20.2%,主要集中在四川(11个)、重庆(22个)等地。
按投资规模划分,2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占项目总数的12.6%;5亿~20亿元项目107个,占项目总数的45%;5亿元以下项目101个,占项目总数的42.4%。
工信部强调,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不是简单的异地重建,更要促进企业和产业跨上新台阶。在实现产品、技术升级的同时,要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搬迁企业必须进入化工园区,园区的本身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尽快发布《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要重视开展搬出场地的治理工作,防范“毒土地”的风险隐患。
存在问题:
1、就象国家工信部所说,危化企业的搬迁不是简单的企业异地重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关系相当的复杂,很可能涉及的利益关系也会相当的多。推测可能国家级的大项目,因为有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动起来可能会相对的快一些,一些地方小项目推动相对可能会更困难一些。因此,钢管企业必须随时跟踪掌握相关的危化企业搬迁项目动态,及时的开展工作才有可能有机会。
2、化工园的建设所需要的钢管批量小而数量杂,规格品种复杂,可能对一些具备配送功能的钢管企业更有优势。
3、钢管企业对化工园建设应该有长远的考虑,化工企业一旦入驻需求就将是长期的。因此,钢管企业要从长远来考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