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商务部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产品共遭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28起、反补贴4起;保障措施5起;涉案金额总计53亿美元。不过这与去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相比,案件数量和金额都有所下降。去年上半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就达到65起,涉案金额85亿美元。
从行业来看,轻工产品被立案10起,是立案数量最多的行业;机电产品虽然被立案3起,涉案金额却高达23亿美元,是涉案金额最高的行业。从国别来看,今年上半年,印度对华发起立案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是12起,美国是11起,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而在贸易救济调查的诸多措施当中,反倾销措施的使用比例也明显高于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其它举措。
根据世贸组织(WTO)的统计,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各国反补贴和美国进行“337调查”的主战场。从数据来看,去年,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案件数量和金额均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点。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保障措施9起。对今年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下行,相关人士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包括企业自身在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商层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下半年,包括以后会不会一直降下去,还很难说。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