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8日至10日的中国钢铁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暨中联钢年会上,原冶金部副部长,全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主席赵喜子表示,全国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河北省占了三分之一;在河北省1600万吨钢铁去产能中,97%是民营企业的产能(12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导》)。
应该对民营钢企忍辱负重加以点赞:一方面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很不容易,为中国钢铁曾经的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为去产能付出牺牲义无反顾,促成了钢铁去产能任务的完成。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钢企的付出,可能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很难完成。
首先,民营钢企员工不像国有钢企员工在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上那么复杂,很多是由当地农民工招募而来,产能关闭之后,只要将员工工资结清打发了事,政府不用支付巨额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尤其没有职工再就业的“大麻烦”。
其次,民营钢企不如国有钢企这么有“靠山”,命远比国有钢企“贱”。国有钢企去产能比民营钢企复杂得多,民营钢企往往只要当地政府一个会议作出决定之后,说去就去了,不愿去政府也可采取强制关闭措施,没有过多阻力和后顾之忧。
其三,把更多去产能任务压在了民营钢企身上,相对减轻了国有钢企去产能压力,使不少生产能力丧失、亏损严重、难以发挥作用的国有钢企得以苟活,不利于国有钢铁僵尸企业尽快出清,影响钢铁去产能持续推进,造成国家钢铁生产资源更多大浪费,极不利于钢铁产能结构尽快优化。
其四,只拿民营钢企开刀的最大危害是国有钢企依然占据绝对比重的金融资源,使银行不良资产无法盘活,久而久之,会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使钢铁去产能陷入更加恶性循环怪圈。